來源: 2025-09-13 5 次閱讀
好多香港女性平日都會遇到私密處唔舒服嘅情況,例如外陰紅腫、痕癢、灼熱感,甚至出現異常分泌物。好多時第一個反應係:「係咪普通過敏?忍一忍就冇事?」但其實,呢啲症狀好有可能同外陰炎有關,如果拖延處理,可能會加重炎症,甚至影響日常生活同親密關係。
今次文章會同大家拆解外陰炎嘅常見原因、症狀特徵、檢查方法同治療方向,仲會提供日常護理建議,幫你喺出現問題時更快識別,避免病情惡化。
🔎 乜嘢係外陰炎?
外陰炎(Vulvitis)指嘅係女性外陰部位嘅炎症,唔單止係單一疾病,而係由唔同原因引起嘅一個「症狀綜合體」。佢可以係細菌、真菌、病毒感染所致,亦可能因為過敏或刺激導致。
外陰炎嘅特點係:
外陰部紅腫
強烈痕癢或灼熱感
分泌物增加,甚至有異味
嚴重時會痛,影響排尿或行路
🧬 外陰炎常見原因
引起外陰炎嘅因素好多,唔一定淨係感染:
真菌感染(念珠菌)
常見於免疫力低落、長期食抗生素、愛食甜嘢女性
症狀:痕癢明顯、分泌物似豆腐渣
細菌感染
包括細菌性陰道炎、滴蟲等
分泌物偏黃綠、有臭味
病毒感染
例如生殖器皰疹,會有水泡、潰瘍,加上紅腫痕癢
非感染性因素
過度清潔、使用含香料洗液、緊身褲長時間焗汗
導致皮膚屏障受損,敏感發炎
⚠️ 點樣分辨外陰炎症狀?
外陰炎症狀可能同其他婦科病重疊,但以下特徵值得留意:
紅腫明顯:外陰部皮膚肉眼可見發紅或腫脹
痕癢或灼熱:特別係夜晚休息時更難忍
分泌物異常:可能呈白色、黃綠色或帶臭味
痛楚:排尿痛、性交痛,嚴重時甚至坐立不安
小貼士:如果痕癢持續超過一星期,用止癢藥膏無改善,就唔好再拖,應盡快檢查。
🏥 醫生會點檢查?
婦科醫生通常會根據以下步驟判斷:
視診:觀察外陰有冇紅腫、水泡、潰瘍
分泌物檢查:取樣做顯微鏡檢測,睇下有冇真菌、滴蟲或細菌
培養或核酸檢測:如懷疑性傳播感染,例如衣原體、淋病
血液檢查:如懷疑病毒(如皰疹)
💊 治療方法
治療會根據病因而定:
真菌感染:常用抗真菌塞劑或藥膏,有時需配合口服藥
細菌感染:需用抗生素(口服或塞劑)
病毒感染:抗病毒藥物(如阿昔洛韋)減輕症狀
非感染性外陰炎:避免刺激源,使用溫和保濕修復產品
注意:千祈唔好自行亂用止癢藥或消炎藥,因為可能掩蓋症狀,拖延診斷。
🧡 日常護理小貼士
想預防外陰炎反覆,可以留意以下習慣:
避免過度清潔,只需用清水或溫和洗液
穿棉質內褲,保持透氣,勤換內褲
減少長時間坐焗或穿緊身牛仔褲
避免使用香味護墊或化學清潔劑
性生活注意安全,必要時雙方一齊檢查
❓ 常見問題 FAQ
Q1:痕癢係咪一定係念珠菌感染?
未必,雖然念珠菌常見,但細菌、病毒或敏感都會引起痕癢,最好檢查清楚。
Q2:可以靠止癢藥膏解決?
只係暫時舒緩,唔會根治,如果無對症下藥,病情可能惡化。
Q3:外陰炎會影響生育嗎?
本身唔會直接影響生育,但如果拖延感染(例如滴蟲、衣原體),就可能上行感染子宮、輸卵管,增加不孕風險。
温馨提示:外陰紅腫、痕癢絕對唔可以掉以輕心,雖然好多女性以為係小問題,但背後可能涉及真菌、細菌、甚至病毒感染。香港女性如果出現持續不適,應該盡快做婦科檢查,搵出根源,針對治療。加上日常注意護理,先可以有效避免外陰炎反覆困擾,保持私密處健康同舒適。
關鍵詞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