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 2025-10-16 8 次閱讀
一、好多女性以為係「難懷孕」,其實背後係子宮腺肌病
唔少30至40歲想懷孕嘅女性,發現自己「試咗幾年都無下文」,最後檢查先知係患咗子宮腺肌病。
呢個病唔止造成痛經、月經亂,仲會直接影響 受孕率同懷孕穩定性。
根據近年研究,子宮腺肌病患者臨床懷孕率明顯低於正常女性,特別係病灶深入肌層或合併內膜異位症嘅情況。
二、點解子宮腺肌病會影響懷孕?
子宮肌層結構被破壞
內膜組織侵入肌層後,令子宮收縮異常,影響受精卵著床。
子宮內膜容受性下降
子宮局部炎症反應會干擾胚胎黏附,導致不孕或早期流產。
荷爾蒙環境改變
雌激素過高令內膜異常增生,不利懷孕。
輸卵管與盆腔黏連
特別係外生型腺肌病,經血逆流導致盆腔炎症,影響輸卵管通暢。
三、懷孕機率有幾大?最新數據話你知
根據《Human Reproduction》期刊研究,子宮腺肌病患者嘅自然懷孕率約比正常女性低 30–50%。
但若經過手術或藥物治療後,懷孕率可顯著上升。
例如:
手術後妊娠率可達 40–46%;
若配合體外受精(IVF),成功率亦比未治療者高出一倍。
四、懷孕前治療方向:先穩症再試孕
醫生一般建議腺肌病患者若有生育計劃,要「先治療、後懷孕」。
治療原則主要包括:
藥物控制病情
例如 GnRH-a 抑制雌激素,令病灶暫時萎縮,改善內膜環境。
保留子宮嘅手術治療
切除或減少病灶,恢復子宮結構。術後半年再試孕。
輔助生殖技術
若自然受孕仍困難,可考慮IVF,配合子宮修復期效果更好。
五、懷孕後有冇風險?
患有腺肌病嘅女性懷孕後,要特別注意以下風險:
流產率較高
胎盤前置或早產風險增加
子宮收縮異常導致產後出血
因此整個孕期應由婦產科醫生密切跟進,按需要使用保胎藥物,並定期超聲監測子宮壁厚度。
六、術後如何提高懷孕成功率?
保持半年至一年修復期,讓子宮恢復結構;
補充葉酸及維他命E,改善子宮內膜環境;
減壓、充足睡眠、避免煙酒;
定期追蹤MRI或超聲;
若有內膜異位症同時存在,要一併治療。
研究顯示,術後懷孕多發生於 手術後2年內,因此要把握時機。
七、懷孕後應注意乜?
前三個月避免劇烈運動;
避免重壓或勞累;
若出現腹痛、出血,應立即求醫;
定期檢查胎盤位置及子宮收縮情況。
醫生會根據子宮厚度決定分娩方式,部分人可能建議剖腹產以降低風險。
八、FAQ 常見問題
Q1:有腺肌病就一定唔能懷孕?
👉 唔一定。只要配合治療,懷孕機會仍可達四至五成。
Q2:懷孕後病情會唔會好返?
👉 有部分人會暫時改善,因懷孕期間雌激素下降,但產後有機會復發。
Q3:做IVF會唔會影響病情?
👉 需由專科醫生評估,有時會先行GnRH-a抑制治療再做試管,減少刺激風險。
九、醫生建議與總結
子宮腺肌病並唔代表「冇得生」,只要早期診斷、科學治療,同醫生保持緊密溝通,懷孕成功率仍然相當理想。
現時手術技術與藥物選擇愈趨安全穩定,唔少患者喺治療後順利懷孕兼成功分娩。
如果你計劃生育但長期受經痛或月經異常困擾,建議盡早做婦科檢查,因為「知道得早、治療得快、懷孕得順」。
關鍵詞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