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 2025-09-10 14 次閱讀
念珠菌陰道炎(Candida Vaginitis)係香港女性最常見嘅婦科炎症之一。據統計,每 4 個女性就有 3 個一生中至少會發作一次,部分人甚至會反覆出現,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同心理健康。好多女性會覺得「明明已經食藥/塞藥,點解過幾個月又嚟?」其實念珠菌反覆嘅原因有好多,唔單止係「藥唔夠力」,仲涉及生活習慣、免疫力同個人體質。
以下就幫你全面拆解:念珠菌陰道炎嘅症狀、點解容易復發、治療方法同日常護理,一文睇清楚。
念珠菌陰道炎係乜?
念珠菌(Candida albicans)本身係一種真菌,正常存在於陰道、腸道同口腔,平時同其他細菌保持平衡。但一旦陰道環境改變,念珠菌數量過度增生,就會引發感染,出現陰道炎症狀。
念珠菌唔係性病,即使無性行為嘅女性都有機會中招。成因通常同免疫力下降、陰道菌群失衡、抗生素使用過多有關。
念珠菌陰道炎常見症狀
分泌物異常
呈「豆腐渣樣」、白色、黏稠,冇乜異味(同細菌性陰道炎唔同,後者多數有魚腥味)。
陰部痕癢
私密處外陰紅腫、痕癢,有時甚至會痛到夜晚瞓唔到。
同房疼痛
因為陰道黏膜受刺激,性交時會有刺痛或灼熱感。
小便時灼熱感
尿液經過受刺激嘅陰道口,引起不適。
如果症狀持續一星期以上,或經常反覆,應立即就醫。
點解念珠菌會反覆發作?
好多香港女性都問:「我已經塞藥、食藥,點解幾個月又嚟?」其實念珠菌屬於頑固性真菌,復發率高達 40% - 50%。常見原因有:
抗生素濫用
抗生素會殺死「好菌」(乳酸桿菌),令陰道菌群失衡,念珠菌趁機增生。
免疫力低落
長期疲勞、壓力大、熬夜,或者患有糖尿病、免疫系統疾病,都會令身體無法有效控制念珠菌。
荷爾蒙變化
懷孕、口服避孕藥、更年期荷爾蒙波動,都可能增加感染機會。
生活習慣問題
私密處過度清潔(用藥用洗液)、長時間穿緊身褲或不透氣內褲,令陰道環境潮濕溫暖,容易滋生真菌。
性伴侶交叉感染
雖然念珠菌唔算典型性病,但伴侶之間可以互相傳染,導致反覆。
治療不徹底
有啲人症狀一改善就停藥,但真菌未完全清除,容易死灰復燃。
念珠菌陰道炎嘅治療方法
治療目標係「減輕症狀+徹底清除真菌+預防復發」。目前主要有以下方法:
1. 局部治療(常見第一線方案)
陰道塞劑/栓劑:例如克霉唑(Clotrimazole)、咪康唑(Miconazole)等。療程一般 3-7 日。
陰道乳膏:適合外陰痕癢嚴重人士。
👉 優點:見效快,副作用少。缺點:如果冇堅持完整療程,容易復發。
2. 口服藥物
氟康唑(Fluconazole):常見用法係一次劑量,但反覆發作者可能需要長期低劑量維持(例如每週一次,持續半年)。
適合嚴重或屢次復發嘅患者。
3. 綜合治療
醫生可能會建議口服+局部藥物一齊用,針對頑固感染更有效。
配合益生菌補充,幫助重建陰道菌群平衡。
4. 治療性伴侶
如果伴侶有龜頭紅腫、痕癢,應一齊治療,避免交叉感染。
香港 vs 深圳治療對比
香港私家診所:一次診症+藥費大概 HKD $600 - $1200。
深圳婦科醫院:相同檢查+藥物,大概 ¥400 - ¥800(約 HKD $450 - $900)。
療程:無論喺邊度睇,都要根據醫生建議完成,唔好自行停藥。
如何預防反覆感染?
保持乾爽透氣
選擇棉質內褲,避免長期穿緊身牛仔褲。
避免過度清潔
私處只需清水清洗,避免經常用藥用洗液或強力沐浴露。
飲食注意
少食高糖食物,因為糖分會促進真菌生長。
多食益生菌食物(乳酪、開菲爾),幫助菌群平衡。
增強免疫力
保持充足睡眠、減壓、適量運動。
安全性行為
如果伴侶有症狀,應一齊檢查同治療。
幾時需要立即睇醫生?
症狀持續超過一星期冇改善。
一年內發作超過 3 次以上。
陰道出血、分泌物帶血或有異常臭味。
懷孕期間出現症狀。
👉 千祈唔好自己亂買藥,因為有時候「痕癢+分泌物」可能唔係念珠菌,而係細菌性陰道炎、滴蟲感染,治療藥物完全唔同。
FAQ 常見問題
Q1:念珠菌陰道炎會唔會變癌?
唔會,念珠菌屬於真菌感染,不會導致癌症,但長期反覆發作會影響生活質素。
Q2:念珠菌陰道炎會唔會傳染比男朋友?
有機會,尤其係同房時。如果伴侶有症狀,應一齊接受治療。
Q3:食益生菌可以防止念珠菌?
有一定幫助,特別係乳酸菌補充劑,有助維持陰道 pH 平衡,但不能取代正規治療。
Q4:孕婦可以用塞劑嗎?
可以,但必須由醫生開藥,因為某些藥物唔適合孕早期使用。
温馨提醒:念珠菌陰道炎係香港女性常見嘅私密處困擾,症狀包括「豆腐渣樣分泌物」、陰部痕癢、同房痛等。雖然屬於常見真菌感染,但復發率高,治療唔徹底或者生活習慣不良,都容易令問題反覆。
治療重點係:局部用藥+必要時口服藥物+改善生活習慣+伴侶同時治療。 預防方面,要保持私密處乾爽、飲食均衡、減壓同提升免疫力。
對香港女性嚟講,如果經常反覆,除咗考慮本地私家診所,亦可以選擇深圳羅湖婦科醫院,價錢平一半,檢查方法齊全。不過最重要嘅,係唔好自己胡亂買藥,要由醫生診斷,確保治療針對性同安全。
關鍵詞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