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 2025-10-16 7 次閱讀
一、子宮腺肌病係乜嘢?點解越嚟越多人中招?
子宮腺肌病(Adenomyosis)係一種常見嘅婦科疾病,指子宮內膜嘅腺體同基質「走錯位」,侵入咗子宮肌層。呢個病會令子宮變厚、變大,好似「肌肉發炎」咁,導致經痛、經期過長、月經量過多,甚至影響懷孕。
根據中國醫師協會最新共識,子宮腺肌病多發生喺 36~55歲 嘅女性之間,特別係 41~45歲 呢段時間最容易發病。喺外國統計中,患病率大約 0.79%~23% 不等,但因為好多女性初期冇明顯症狀,往往延遲診斷。
喺香港同深圳婦科門診裡面,越嚟越多女性因為「經痛愈嚟愈勁」、「經期拖得長」或「點解遲遲未懷得孕」而發現自己原來係子宮腺肌病患者。
二、常見症狀:唔係普通經痛咁簡單
子宮腺肌病嘅臨床表現好似好多其他婦科問題(例如子宮肌瘤、內膜異位症),但佢有幾個特徵好典型:
經痛越嚟越嚴重:止痛藥愈食愈冇效,痛到腰背都頂唔順。
經血量異常多:每次經期都要換好多次夜用巾,有時仲出血超過 7 日。
子宮明顯變大:婦科超聲可見「球形子宮」。
不孕問題:部分女性排卵、著床會受影響。
臨床研究發現,大約 超過八成患者會有嚴重痛經,五成以上有經血過多問題,亦有唔少人因而出現貧血。
三、點解會發生?醫生揭示三大高危因素
雖然子宮腺肌病嘅具體成因未完全清楚,但目前醫學界歸納出幾個高危因素:
荷爾蒙影響:
雌激素過高係主要元兇。女性若初潮早(10歲前)、經期短(少於24日)、體重偏高(BMI高),就會增加雌激素暴露時間,令子宮組織更容易出現異位。
反覆宮腔操作:
例如流產、刮宮、剖腹產等,都可能破壞子宮內膜與肌層之間的「界線」,令內膜組織「入侵」肌層。
慢性炎症或經血逆流:
經血倒流入盆腔,內膜組織喺子宮外層生長,慢慢形成病灶。
四、點樣確診?子宮腺肌病檢查方法
好多女性以為自己係子宮肌瘤,其實可能係腺肌病。要分辨清楚,醫生一般會做以下檢查:
婦科超聲波(尤其經陰道超聲):
能直接觀察到子宮結構變化,診斷準確率高達 80%以上。
MRI磁力共振掃描:
可以清晰顯示病灶深度、分佈,準確率達 85%以上,並可區分係「肌瘤」定「腺肌病」。
CA125血液檢測:
有時可作為輔助依據,但唔具特異性。
若懷疑病情嚴重或有不孕問題,醫生會建議配合 子宮鏡或腹腔鏡檢查 以確認範圍。
五、治療方向:唔一定要切子宮!
以往,醫生面對嚴重子宮腺肌病,多會建議「切子宮」作為根治方案。但對於仍有生育計劃或希望保留月經功能嘅女性,現時已有 多種保守治療方法 可考慮。
1️⃣ 藥物治療(控制症狀)
適合病情較輕、未想懷孕嘅女性。常用藥物包括:
孕激素類藥物(如左炔諾孕酮環):可抑制內膜增生;
GnRH-a針劑:暫時抑制雌激素;
止痛藥或止血藥:針對痛經或經血過多;
口服避孕藥:調整荷爾蒙平衡。
但需注意:藥物療效多屬暫時性,停藥後有機會復發,因此多需長期管理。
2️⃣ 保留子宮嘅手術治療
若藥物效果唔理想、症狀影響生活,醫生會評估可否進行 保留子宮手術,即「腺肌病灶切除手術」。
常見方式包括:
楔形切除法:切除部分病灶;
雙瓣法/三瓣法:能更徹底去除病變組織;
H形切除法:新式技術,可保留更多正常子宮結構;
腹腔鏡或開腹方式:根據病灶大小同醫生經驗而定。
臨床統計指出:
✅ 約 81% 患者痛經明顯改善
✅ 約 50% 經血過多得到控制
✅ 約 46% 女性術後成功懷孕
換言之,保留子宮嘅手術唔止可以改善症狀,對提升生育機會都有幫助。
六、保守手術面對嘅挑戰與關鍵
雖然保留子宮手術係近年趨勢,但要達到理想效果,必須由 經驗豐富嘅婦科專科醫生 操刀,並注意以下重點:
術前必須排除惡性腫瘤;
術中保持足夠子宮壁厚度,確保將來懷孕安全;
術後需配合藥物治療,防止病灶再生;
醫患溝通清楚,根據女性需求決定「保生育」「保月經」或「只保子宮」。
有研究指出,三瓣或雙瓣切除法嘅患者,痛經改善率高達 90%,效果明顯優於傳統楔形手術。
七、術後恢復與復發率
術後復原時間一般需 4~6星期。若患者有生育計劃,醫生通常建議術後 半年至一年 再考慮懷孕,讓子宮修復完整。
根據長期追蹤數據:
保生育手術後復發率約 40%,平均復發時間約 2 年;
若術後放置曼月樂環或配合激素治療,可延緩復發;
不保留月經者,復發率最低,但會永久停經。
八、點解愈多人選擇「唔切子宮」?
傳統觀念認為「切子宮最乾淨」,但愈來愈多研究證實,子宮唔單止係生育器官,仲係女性內分泌系統重要一環。
切除子宮後,可能出現:
卵巢功能提前衰退;
盆底結構鬆弛;
性生活感受下降;
情緒或心理壓力增加。
而保留子宮嘅手術能兼顧身心健康,同時改善生活質素。特別對有生育計劃或未更年期女性,更值得優先考慮。
FAQ:關於子宮腺肌病嘅常見疑問
Q1:子宮腺肌病會唔會變癌?
👉 通常屬於良性病變,惟長期荷爾蒙刺激可能誘發異常增生,建議定期覆診。
Q2:做完手術仲可以生BB嗎?
👉 可以。不少患者手術後 6~12 個月內成功懷孕,但需由醫生評估子宮厚度及癒合情況。
Q3:藥物治療可以斷尾嗎?
👉 暫時未能根治,藥物主要用嚟控制症狀或延緩復發,需長期監測。
Q4:子宮腺肌病同子宮肌瘤有乜唔同?
👉 肌瘤係「腫瘤樣」增生,腺肌病係「內膜走錯位」;前者可清晰分界,後者多屬瀰漫性。
Q5:如果唔治療會點?
👉 病情可能惡化,導致嚴重痛經、貧血、不孕,甚至需緊急手術。
九、總結與建議
子宮腺肌病雖然屬良性疾病,但對生活質素同生育能力影響深遠。
現代醫學強調「個體化治療」——唔係所有人都要切子宮,重點係根據年齡、生育需求、病情程度同醫生經驗綜合考慮。
簡單講:
想保留生育功能 ➜ 優先藥物+保守手術;
無生育要求但唔想切子宮 ➜ 可選病灶減少術;
症狀極重或復發多次 ➜ 才考慮全切。
如果你正面對子宮腺肌病問題,唔好自己硬捱。應盡早搵有經驗嘅婦科醫生評估,揀一個最啱自己身體同心理需要嘅方案,真正做到「保子宮、保生活」。
關鍵詞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