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 2024-09-10 89 次閱讀
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統腫瘤中最常見的良性腫瘤,由增生的平滑肌細胞和少量的纖維結締組織形成。
子宮肌瘤發病率高,多見於30~50歲的育齡期女性,可發生於子宮的任何部位。大多數子宮肌瘤患者無症狀,多在體檢時被發現,體積大小相差懸殊,小的僅米粒大,大的猶如足月妊娠子宮,常見有子宮出血、腹部腫塊、周圍器官壓迫症狀等,也會引起不孕或流產。
許多人會“談瘤色變”,一聽說自己有子宮腫瘤就驚慌失措,急急忙忙要切除;也有的人因子宮肌瘤發生重度貧血或尿瀦留,卻還硬撐著不肯去醫院診治。子宮肌瘤是良性腫瘤,惡變率極低,不一定需要手術,需要根據醫生的專業建議決定是隨訪觀察還是積極治療。
一、為什么會長子宮肌瘤?
子宮肌瘤的確切病因尚未明了,發病機制可能與遺傳易感性、性激素水平和幹細胞功能失調有關,高危人群有以下特點:年齡>40歲、初潮年齡小、未生育、晚育、肥胖、多囊卵巢綜合征、接受激素治療及子宮肌瘤家族史等。
現在生活節奏的加快,女性工作壓力大、情緒緊張、熬夜、久坐不動、飲食不規律等容易導致雌孕激素分泌失調,從而容易發生子宮肌瘤。
二、子宮肌瘤有哪些症狀?
經常聽到有人說:“我不痛不癢,怎么體檢就有子宮肌瘤了呢?”這說明子宮肌瘤有“藏身之術”。子宮位於下腹部盆腔的中央,前有膀胱,後有直腸,所以長在它身上的腫塊隱藏起來很方便。大多數患子宮肌瘤的女性是沒有症狀的。即使有症狀,臨床表現也沒有特異性。根據子宮肌瘤的生長部位、大小、生長速度、有無變性及並發症等不同,可出現不同症狀。
月經改變或異常子宮出血 為最常見的症狀,表現為月經周期縮短、月經量增多、月經期延長、不規則陰道出血等。
腹部腫塊
較大的子宮肌瘤使子宮增大超出盆腔,腹部增大,下腹部可捫及腫塊,常於晨起膀胱充盈時最明顯。
白帶增多
子宮肌瘤使宮腔增大,子宮內膜腺體分泌增多,引起白帶增多。
疼痛
一般患者無腹痛。對於體積較大的子宮肌瘤,患者可有下腹部墜脹、腰酸等;當漿膜下肌瘤蒂扭轉時,可出現急性腹痛,此時與卵巢腫瘤蒂扭轉較難鑒別;當肌瘤紅色變性時,腹痛劇烈且伴嘔吐、發熱。
壓迫症狀
子宮肌瘤長得太大時,就會霸占“鄰居的地盤”,導致“鄰居奮起抗議”。子宮前壁肌瘤向前壓迫膀胱,可出現尿頻、尿急甚至排尿困難、尿瀦留症狀,但一般無尿痛。子宮肌瘤向後壓迫直腸及乙狀結腸,可產生腹部墜脹感,引起便秘。闊韌帶肌瘤或較大的宮頸肌瘤向側方壓迫輸尿管時,可引起輸尿管擴張或腎盂積水。若壓迫盆腔血管及淋巴管,可引起下肢水腫。
不孕
無論哪類子宮肌瘤,過大都會影響受孕。黏膜下肌瘤會擋住精子通行之路,或使宮腔變形妨礙受精卵著床;肌壁間或漿膜下肌瘤可壓迫輸卵管使之扭曲,導致不孕。
繼發性貧血
子宮肌瘤患者常出現異常子宮出血,最常見的是較大的肌壁間肌瘤使宮腔增大,子宮內膜面積增加;黏膜下肌瘤會影響子宮收縮,可引起月經量過多,若患者長期月經量過多,可導致繼發性貧血,出現全身乏力、面色蒼白、氣短、心慌等症狀,嚴重的貧血對人體影響很大,必須及早處理。
三、子宮肌瘤,一定要手術切除嗎?
子宮肌瘤雖是婦科第一瘤,但絕大部分子宮肌瘤患者沒有明顯症狀,僅在體檢或超聲檢查時偶然發現。
無症狀肌瘤一般不需治療,特別是近絕經期女性,絕經後部分肌瘤能自然縮小,定期門診隨訪即可,建議每半年至一年進行婦科超聲檢查觀察肌瘤變化。
四、什么情況需要手術切除?
1、子宮肌瘤導致了月經過多或異常子宮出血、甚至貧血;或壓迫泌尿系統、消化系統、神經系統等出現相關症狀,經藥物治療無效。
2、子宮肌瘤合並相關不孕,或備孕時子宮肌瘤直徑≥4cm。
3、絕經後女性未行激素補充治療但肌瘤仍生長。
4、隨訪的過程中,發現肌瘤有惡變可能。
5、帶蒂肌瘤扭轉引起急性腹痛。
五、子宮肌瘤,會惡變嗎?
惡變發生率約0.4~0.8%.絕大部分子宮肌瘤不會發生惡變,僅需定期隨訪,無需過於擔心。
無症狀的子宮肌瘤,建議定期複查子宮雙附件超聲,如果出現肌瘤短期內快速生長,或者絕經後肌瘤仍繼續長大,或出現異常子宮出血,則需引起重視,考慮有肌瘤惡變的可能。
六、得了子宮肌瘤,日常生活應注意什么?
1、保持規律作息、均衡飲食、適量運動、控制體重、穩定情緒,有助於維持內分泌平衡,能在一定程度上預防子宮肌瘤的發生或延緩其生長。
2、25歲以上女性,應每年進行婦科檢查及子宮雙附件超聲,早期發現、早期幹預。如果發現子宮肌瘤,應遵醫囑定期複查,密切關注肌瘤變化。
3、子宮肌瘤患者應避免服用含有激素類或不明來源的保健品,減少紅肉(如豬肉、牛肉、羊肉)和酒精的攝入,多吃綠色蔬菜、水果、乳制品,適當補充維生素D。
子宮肌瘤雖然常見,但病因仍不明確。得了肌瘤不要驚慌,也不要大意,保持樂觀,積極應對,婦科超聲密切隨訪,若符合指征可手術。希望通過本文的科普,能夠幫助更多女性了解子宮肌瘤,提高對自身健康的關注和重視,及時預防和治療疾病,維護身體健康,享受美好生活。